查看原文
其他

滴滴自救这一年

杨业擘 Tech星球 2019-11-01



滴滴自我拔河,“安全”必须战胜“规模化发展”。



文  | Tech星球(微信ID:tech618) 杨业擘


“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,既然选择了远方,便只顾风雨兼程”。滴滴总裁柳青喜欢的汪国真这句诗,也是滴滴过去一年的真实写照。

让时间定格在2019年7月1日,滴滴内部开完一整天的战略会议后,柳青被滴滴创始人程维叫去聚餐。刚进门就收到程维的鲜花和拥抱,柳青还没搞明白之时,程维用手机放上音乐,拿出一份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。

这份礼物是一张照片,记录的是5年前柳青加入滴滴时和程维的合影。被意外惊喜感动到的柳青,掩面而拭已经湿润的眼眶。也许柳青感慨的是,5年前和程维在上地一家餐馆吃了碗面,就选择加入了滴滴。在滴滴经历了和快滴的补贴大战,打败Uber中国,准备上市之际,却在2018年5-8月,被连续发生的两起顺风车安全事件打回原型,用户的质疑、监管的介入和自身平台深陷亏损泥潭,滴滴不得不开展一场自救行动。 

滴滴这场自救行动,核心围绕CEO程维和总裁柳青的转变展开。过去程维喜欢和美团王兴、张一鸣谈论互联网未来,在这一年中不得不为滴滴踩了一脚刹车,回归公司着手解决眼下问题。过去柳青是历经病魔和感情变化都打不倒的女强人,在这一年开始走向前台成为代言人,以服务精神与用户沟通。

在滴滴自救这一年中,Uber和Lyft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。但程维和柳青却不得不暂时忽略这些,眼下滴滴对于成功的定义,恐怕是努力完成一场自我转型和救赎。

自我认知之路变化


曾经的滴滴,无论是自己还是外部资本市场都十分认可,据《财新》报道,滴滴在2015年的融资材料中曾给出投资人十分乐观的盈利预期——“2016年到2018年利润预计分别为5.4亿美元、10.2亿美元、15.1亿美元,目标是2018年在美国上市,届时整体估值将达870亿美元。

滴滴确实保持了高速发展,尤其在合并快滴,打败Uber中国后,滴滴已经占据国内90%以上的网约车市场份额。参考美团点评上市后的情形,滴滴上市后的市值,大概率也可以进国内互联网公司前五。

在2018年滴滴年会上,改变世界的梦想点燃了每个滴滴人。“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全世界最大的出行平台的地位。2017年,中国民航客运总量约5亿人次,中国铁路约30亿人次,而滴滴在2017年运送的乘客超过100亿人次,是中国民航的20倍,是中国铁路系统的3倍。”柳青一个简单的举例,就让每个人都看到滴滴的美好未来。

不过在2018年5月-8月的三个月内,两名乘客遭遇杀害事件将滴滴出行推向舆论旋涡。在第一起郑州空姐遇害案发生后,5月11日,滴滴公布顺风车业务全国停业整改一周,并向受害者家属提出赔偿方案。此时的滴滴内部,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后续带来的连锁反应。

8月乐清顺风车恶性案件再次发生时,愤怒的舆论潮水开始将滴滴淹没。在乐清顺风车事件后,滴滴对平台所有司机进行了复查,清退不符合平台准入机制的司机30.6万人。但这些措施并不能根源上阻断顺风车的风险,10部委联合调查组开始进驻滴滴,民众也开始要求滴滴将安全升级。

此时的滴滴已经无法再承受一次事故,于是狠心无限期下线了顺风车业务。要知道顺风车贡献了滴滴近9成的利润,2017年贡献9个亿,2018年原计划贡献20亿利润。但下线顺风车的措施,依旧没有停息舆论的声讨,此时滴滴开始全面反思自身产品和服务体系,甚至滴滴的定位。

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记录了一次滴滴内部的核心高管会议,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含泪检讨:“出发时,我们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承担起运输生命的责任。我们以为自己是一个互联网公司,我们的产品经理和团队对场景的认知不足,对人性准备不足,责任意识也不足。 

滴滴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公司,所以在安全层面,也是寄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解决问题,这方面的典型案例,是滴滴内部曾计划推出一款“核弹级”的安全产品,长久地解决乘客乘车的安全问题。滴滴从未想过自己是一家运输公司,从未想过自己是一家服务公司。

直到调查过程中,滴滴意识到产品应急救援和客服体系上的种种不足,才猛然醒悟。在近期新设立的滴滴安全开放日上,柳青表示,“去年这一年,我们认知有很大的颠覆。如何用科技的力量让出行更美好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。但一路过来,感觉科技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,这个行业其实最重要的是服务属性。 

再先进的技术预防事故,也不如在产品中加入一个应急报警电话;再完善的产品设计,也不如增加更多的客户团队解决问题。滴滴开始向服务型公司转型,公司内部也开始推广服务心态。

比如过去滴滴单方面制定运营规则,派单和抽成计算方法都被保密。自救的一年中,柳青带领了滴滴开展的透明化行动,就包括搭建平台、司机和乘客沟通的桥梁。在近期的“有问必答”节目中,滴滴网约车执行总裁陈熙,解答了滴滴的抽成比例怎样计算。其中提到2018年4季度,滴滴网约车业务运营支出和花销约占总流水(乘客付费总额)的21%,解答部分用户认为滴滴抽成比例高的疑惑。

业务目标大调整


在滴滴顺风车事件前,滴滴的目标是国际化。

2017年的发展情形给了滴滴自信,程维曾在汽车百人协会上发言:2016年8月份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之后,滴滴的收入和订单都超过了Uber全球,当前也正努力地把源自于中国的创新和技术输出到全球。 

2018年成为滴滴大干一场的关键年。在快捷出行事业群和品质出行事业群的基础上,滴滴将战略部、国际业务事业部和金融业务事业部合为新的战略事业群。具体业务目标上,顺风车提出了国庆节达到500万订单。

不过两起顺风车事故后,滴滴已经无法按照既定轨道前进。滴滴顺风车部门首当其冲,部门业务负责人黄洁莉被外界盯上,任何表态都会被曝出。程维是个喜欢打太极的人,但是这次也不得以铁腕免职黄洁莉和另外一个负责人。

曾在PC时代依靠百度搜索、百度贴吧等产品封神的产品经理俞军,也在6月14日宣布离职滴滴。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离职和滴滴产品安全问题有关系,但是作为产品高级副总裁的俞军自然难辞其咎。 

更为重大的调整,是在2018年8月28日,程维、柳青发布的内部信中,宣布“滴滴不再以规模和增长作为公司发展的衡量尺度,而是以安全作为核心的考核指标,组织和资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体系倾斜”。滴滴的自救,本质上是打赢安全这场战争,但是仅专注安全又不足以带滴滴走出泥潭。 

滴滴公司在2018年的亏损已经高达109亿元,对司机的补贴投入达到了113亿元。唯一盈利的顺风车上线还遥遥无期,上市更是被无限延后,滴滴必须作出调整止住亏损。不过在最难的2018年,程维曾表示滴滴不会裁员。然而就在2019年年初的月度会议上,滴滴即做出裁员决策。

在2月15日的月度会议上,滴滴CEO程维宣布公司将做好过冬准备。总裁柳青宣布了这条重要决定:裁员2000人。仅仅3分钟后,这条消息就占据了全网头条。

现实和远方的平衡


程维曾提到:衣食住行四大领域,都有机会诞生千亿美金的巨头。滴滴无疑要成为出行领域千亿美金的巨头。应该说直到2018年8月发出那封内部信前,滴滴都还是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。

此前,滴滴在网约车领域站稳脚跟后,原本预计在2018年开展大规模国际化,滴滴在智慧交通和新能源领域布局也初具雏形。滴滴还有个远大的理想,要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王者。

自动驾驶是下一个超级风口,这个风口中,有Google、特斯拉、微软、百度等巨头布局。程维曾认真分析过这行业,这个行业只能活下一二名,三名以后会全部死掉。现在谷歌是当之无愧的第一,其他公司争夺第二。滴滴要打败其他巨头,成为第二。

不过这些诗和远方,在滴滴正常发展之际,尚且面临实现的难度,更不用说现在陷入困境的滴滴。尤其对于自动驾驶这项特别烧钱的业务,滴滴正谋求剥离。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,滴滴正与其最大股东软银及其他潜在投资者,就其自动驾驶业务寻找新融资一事进行谈判。虽然程维依旧看好自动驾驶未来前景,但自身难保的情况下,程维必须为滴滴的自动驾驶找到“奶爸”共同抚养。

作为Uber第二大营收来源的外卖业务,也被滴滴在2019年战略放弃。从2018年9月到11月,约80%的滴滴员工分批完成了转岗。据悉滴滴外卖10个月烧掉10亿元,在滴滴快滴补贴大战时,这点钱不算什么。今时不同往日,年亏损上百亿的滴滴,不能给自己再增加流血业务。滴滴也不想深入美团腹地,打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。       

相继停掉外卖、顺风车等业务后,滴滴急需补足造血能力。毕竟经过几次价格调整,滴滴快车抽成比例最高已达30%的高点(滴滴官宣平均是19%)。要知道滴滴并不承担司机薪酬和汽车的维修、折旧等费用,如此抽成比例已经一定程度挫伤司机跑活的积极性,滴滴必须找到新的造血业务。

被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看中的互联网金融,毫无意外成为滴滴发力的新业务方向。在出行B端场景,滴滴在今年4月上线一站式“网约车金融”服务平台——“全桔”系统。在C端服务场景,今年1月2日在滴滴出行APP上线了新菜单——“金融服务”,将点滴互助、保险、理财、支付和信贷业务全部整合到了一起。 

     至此滴滴已拥有理财、支付、网络小贷、融资租赁、商业保理五块牌照,在司机和乘客端,围绕出行场景,初步形成金融生态。

开始面向现实的滴滴,也明白不能放弃“远方”。在权衡中,滴滴仍旧在推进的远方,一个是全球化战略,另外一个是新能源布局。

在国际业务方面,6月21日,滴滴日本宣布在北海道地区上线出租车召车服务,根据日经新闻,滴滴计划2019年度内将服务区域扩大至13个地区。6月5日,滴滴宣布正式进入智利和哥伦比亚,2018年滴滴曾通过收购巴西网约车公司99,进入巴西和墨西哥。国际化的机遇只有一次,滴滴不希望丢掉机会。 

新能源的业务前景也被滴滴看好,程维将新能源汽车比喻成,能源互联网与交通互联网变革交互的“奇点”。在各省市都有意制定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的情况下,滴滴通过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(GEIDCO)合资成立全球新能源汽车服务公司,建设充换电体系、储电、电池再利用等新能源汽车配套支持服务产业,打造未来能够盈利的重要项目。

归来打响出行二战?


在滴滴收起锋芒的这一年中,互联网出行市场隐约发生了很多改变。曾经尚存一战实力的易到等平台,彻底退出网约车领域。相反美团、高德、百度地图等平台,开始以聚合模式进入市场;携政策东风的车企也开始大规模进入网约车领域,在共享单车领域杀出的哈啰单车也开始杀入顺风车领域。 

先说聚合模式的出行平台,高德地图此前被媒体曝出打车业务日订单量超过400万,顺风车业务也开始在广东、武汉进行测试。美团上市后暂停了网约车业务,在今年4月,又开始在南京和上海试点推出“聚合打车服务”。百度地图最开始只是接入出租车打车业务,后续也相继接入滴滴和首汽约车等其他平台。

虽然聚合模式无法打造出下一个滴滴,但是第三方平台掌握订单分配权后,却能将曹操出行、首汽约车等散兵游勇聚合在一起,对滴滴掌控市场形成新的威胁。不过滴滴上线聚合模式,本质上还是为了防御,不知等高德地图等第三方平台形成威胁后,滴滴是否会全面开战?

与聚合模式的第三方平台可能带来的威胁相比,车企相继下场做网约车,对滴滴的挑战才重大。车企做网约车的机遇在于,交通部发布的三证齐全上路的网约车新政,对车企天然拥有“车辆运营证”来说是优势。另外很多车企也获得了互联网巨头的支持,比如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,腾讯就有战略入股。市场上还有上汽集团推出享道出行,吉利旗下的曹操专车等,构成了围剿滴滴的生力军。 

另一个滴滴此前可能不会料到的竞争对手,是原来在共享单车领域排名第三的哈啰出行。在共享单车领域,打赢精细化运营之战的哈啰单车,正借助阿里的强力支持,从两轮向四轮领域进军。今年2月初,哈罗出行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顺风车业务线。 

滴滴曾经赢得了与快滴、Uber中国的战争,但是在滴滴自救的这一年中,各方势力再次风起云涌。当滴滴完成这次安全挑战后,归来的滴滴会不会打响出行二战?

从近期看,宣布投入20亿元做安全的滴滴,仍未确信自己的救赎之路已经完成,滴滴顺风车上线依旧遥遥无期。程维和柳青带领下的滴滴,依旧需要风雨兼程走向未来。

推 荐 阅 读

- 加入交流群&内容转载&合作相关 -

Tech星球小助手|微信:miniworld007


Tech星球,是36氪旗下品牌媒体,聚焦互联网前沿科技和新商业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